您好,欢迎您

第十届胸部肿瘤珠峰学术大会丨胡彬教授:技术发展推动诊疗技术与时俱进

2022年11月09日

2022年10月27日,为期4日的“第十届胸部肿瘤珠峰学术大会”圆满落幕。会议中,【肿瘤资讯】聚焦胸部肿瘤临床治疗实践,与数位胸部肿瘤专家面对面,深度对话,针对临床实际的难题抽丝剥茧,探寻更佳解决方案。本期,我们对话四川省肿瘤医院胡彬教授,请他从技术层面解读肺癌的治疗发展如何与时俱进。

               
胡彬

胸外科中心副主任
胸外科二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
电子科大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成都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川北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小结节诊断学组 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四川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  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  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会 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胸外科专委会 秘书
研究方向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基础

目前‘潜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界限也随着免疫/靶向发展在改变,请您介绍一下潜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界限在生物学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定义?

胡彬教授: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辅助治疗理念进入临床,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技术的进步,很多初始手术困难的患者也能得到较好切除,而且手术效果、生存期、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对于不可切除和可切除,传统上有个技术性问题,比如水平高的大中心认定的可切除和潜在可切除的范围比手术开展相对不多的中心,在定义上就宽泛得多。对于可不可切除,首先需要评估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关键在于手术结果,如果能完整地切除,包括肿瘤切缘、淋巴结没有肿瘤的累及或肿瘤残余,才是真正的可切除。因此,未来对于可切除和不可切除,应基于更多的指标评估。比如当下临床研究中提到较多的生物标志物MRD,即肿瘤微转移病灶,可实现在血液循环中去检测肿瘤发生发展情况。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将这些指标全面应用到临床上,帮助制定诊断策略、治疗策略、进行预后评估和复发转移检测等。与此同时,我们国内多位专家正在致力于生物指标与临床治疗反应相关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初步结果,在临床应用性上的方向逐渐明晰。
整体而言,我们应在肿瘤外科、内科、综合治疗等方面,结合生物学指标,让可不切除或潜在可切除患者得到更为个体化的治疗,让患者从综合治疗模式中获益。

随着研究的深入,NSCLC的诊疗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仍有临床需求未被满足。您认为目前NSCLC临床诊疗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您对未来临床研究方向有哪些建议?

胡彬教授:从胸外科角度,近年来新辅助治疗的发展意义非凡,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生存结局,相关新辅助治疗的共识也应运而出来指导临床实践,但新辅助治疗上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既往涉及手术且创伤较大的局晚期病例,可能会进行一侧的肺切除,会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也有袖式切除,即只完整地切除肿瘤和肿瘤所在附近淋巴结与血管、支气管侵犯的部分,然后针对剩下的健肺和支气管、肺动脉和肺动脉主干进行吻合、重建,这种术式能够使肿瘤病灶达到R0切除,保护部分间肺功能,相较于全肺切除可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这种术式操作难度大,仅少数专家能很好地开展。
但新辅助治疗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既往很多需要做高难度手术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尤其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缩小后,不仅能取得R0切除,同时患者的肺组织损伤面积也减少,如对于肿瘤包绕在支气管、肺动脉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单纯肺叶切除,还需重建的病例,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行切除不仅获得R0且获得更好的生存;同时,在操作上,临床医生也更容易做到,患者也能从相对没那么困难的手术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目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NSCLC中,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临床实践角度,都得到了相对可靠的结果,也得到了肿瘤内科和肿瘤外科、放疗的广泛认可。但在免疫新辅助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虽然新辅助治疗使肿瘤缩小,提高了切除率,但在生存结局上还没有确切数据,尚不支持临床广泛推广。
而既往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多基于一代靶向药,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但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正开展一些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很荣幸我们中心参与到这些研究中,我们对三代靶向药物在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充满期待,也期待相关临床研究能提供更多证据,让更多的患者从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获益。
此外,我们中心还开展了一些涉及医工合作的研究。比如我们跟中科院电子所合作的国家科技部的项目,希望实现通过呼出气帮助肺癌诊断。实际上,临床跟工科都有很多尖端技术,但两者如何结合并服务于临床,首先需要临床医生有一个临床研究的设想,然后跟工科专家们碰撞出火花,最终将技术应用到临床。另外,胸外科的微创技术发展也得益于医工结合。
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继续挖掘医工结合的潜力、探索生物标志物在人群筛选中的作用。与时俱进,以新一代青年的力量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